浙江绍兴高速构建五位一体防控体系 探智慧安防新路径
当下,数字化浪潮涉及交通行业多个领域。在浙江甬金高速金华段,698盏太阳能轮廓标如繁星闪耀,旋转式激光穿透夜幕织就光网,智能广播与毫米波雷达在隧道里全天候守护……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绍兴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绍兴管理中心”)通过构建“设备、科技、组织、协同、管理”五位一体防控体系,在日均车流超3.5万辆的运输大动脉上谱写出智慧安防新篇章。
甬金高速傅村互通。绍兴管理中心 供图
在货运司机老张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一张颇具科幻视觉的照片:白峰岭隧道口,4道激光束交织成蓝色光幕,与情报板上的“请勿疲劳驾驶”标语构成醒目的警示场景。
“以前开夜车眼皮打架就掐大腿,现在这些激光像提神剂,让人瞬间清醒。”老张的直观感受,正是绍兴管理中心金东驻地打造的“视觉唤醒系统”——21路激光灯、15块轻质屏、4.7公里太阳能轮廓标“星光大道”,形成防疲劳矩阵,用持续的光影刺激对抗生理极限。
太阳能轮廓标等“夜间视觉警示”设备。绍兴管理中心 供图
在绍兴管理中心设备管理员杜国宪的工具箱里,放着一台便携警报器模型。这个自主改装、加装锂电池的移动装置,与毫米波雷达实现联动:当监测到车速异常,警报器立即嘶鸣,提醒司机注意安全,达到预警效果。护栏板上,贴有纳米陶瓷涂层的反光板,在夜间车灯照耀下反射出醒目的光晕,这种多角度布设的无电源装置,有效增强了夜间线性轮廓。“自主技改的保畅设备,成本低、实用性强。”杜国宪指着新设备说道。
隧道内的变革更具未来感。在岩坑尖隧道中控室,值班员傅永金演示着“会思考”的应急系统:当监测到紧急停车带异常,IP广播自动切换警示内容,事件位置在后台系统中精准定位。“就像给隧道装上神经末梢,人工巡检压力直降40%。”
“这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而是系统性重构。”金东驻地负责人斯惠丰指着作战地图解释。月度考核中,值班纪律占比提升;“警铃机制”要求在快速出警和减少空跑中寻找合理平衡点;“大班组”模式让清障响应缩短至4.69分钟……
民生温度筑牢安全根基。深夜的加速匝道上,预警车顶的旋转激光划破黑暗。司机陈师傅的排班表精确到分钟级,移动“安全结界”破解固定设备单向警示难题。东阳服务区推行的夜间清场换停措施,让卡车司机王师傅感慨:“现在能踏实休息两小时,既安全又省油。”数据显示,服务区周转率提升间接减少疲劳驾驶人次,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暮色中的甬金高速,698盏轮廓标与保畅员的反光背心交相辉映,宛如镶嵌在通衢大道上的安全钻石。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浙江绍兴高速正以科技创新与管理智慧,为浙中山海大动脉筑牢安全屏障。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