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为大家出行提供便利
2019年,华为基于对交通、零售、金融、制造、航空等17个重点行业的案例研究,并结合定量数据预测,进一步提出了面向2025的十大趋势,它们包括:超级视野、零搜索、人机协创、无摩擦沟通、共生经济等。
其中,懂“我”道路这一内容引发了强烈关注。据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报告显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将把驾驶员、行人、车辆和道路连接到统一的动态网络中,并能更有效地规划道路资源,缩短应急响应时间,让零拥堵的交通、虚拟应急车道的规划成为可能。此外,GIV预测到2025年,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
现在离2025还有一段时间,到底以上构想能否实现现在还难下定论,我们不妨先来看下目前智能交通系统的状况。总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交通系统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对整个交通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与此同时,企业、科研机构等起的作用也值得重视。为加快构建起高效、便捷、安全的智能交通系统,我国交通主管部门、汽车制造商、货运服务商等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其中,智能交通相关企业成为了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主力军。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内企业利润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随着智能交通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过硬的技术服务能力,加快开拓市场,利润水平将呈上升趋势。而行业内从事低端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的大多数企业将无法持久保持目前的利润水平,企业生存面临较大压力。
为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国内外企业联手合作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今年5月23日,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宣布,与马来西亚智能交通公司“塞纳交通系统”合作,在马来西亚共同打造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据介绍,在双方合作中,阿里云将提供城市大脑平台的核心技术和云计算资源,塞纳公司将支持智能交通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城市大脑是集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城市管理平台。
当然,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多种前沿技术。车联网技术、交通分析研判技术、车路协同技术、视频分析技术、高精度定位(GPS、北斗定位)、车路协同技术、优化控制技术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其中,车联网技术尤其受到重视。目前,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主要在宏观产业层面引导、支持及协调我国车联网应用的发展。
有分析师认为,智能交通系统对于人们的出行而言,主要有两个重大影响。一是被动式安全向主动式安全转变,目标是实现交通领域中的“零事故”。二是自动驾驶的应用。绿色出行和智能体验会更加丰富,我们的出行更强调过程中的感知和交互,在出行过程中不只是单一的出行模式,更多考虑的是能耗、舒适度及综合收益。
今后,在多种技术的综合作用下,人们的出现将更加方便。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你是否也充满期待呢?